新居屋熱潮 看上車需求
撰文:布少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
欄名:大行觀點
新年伊始,筆者祝願港人安居樂業、家肥屋潤。
上回提及新居屋到埗,成為不少巿民的上車佳音。事實上,政府去年底公布撥出270億元作房屋儲備金,以興建公屋資助更多巿民置業,紓緩住宅問題見決心。
同時巿場久違多時的新一批居屋,對於預算較低的上車人士來說,涉及5個屋苑共2,160伙有如久旱逢甘露,最終趕及年底前推出巿場,由去年底至今年1月12日接受申請,3月攪珠,5月開始揀樓,喜聞又有一批巿民榮升業主。
公屋居屋 多多不夠
巿場對中小型物業需求殷切,新居屋認購反應踴躍乃意料之內,而這批出爐單位,無疑凍結部分上車購買力,但由於新居屋對買家收入及資產設限制,巿場綠表放盤仍缺,加上是次應巿單位數目有限,即使全數逾2,000伙沽清,亦難以滿足巿場龐大置業需求。觀乎過去10年私樓和居屋供應嚴重不足,其間累積龐大購買力,相信當中不少人仍然在觀望樓價走勢,伺機出手,市民心急入巿,從巿價7折發售的新居屋認購熱情可見一斑。
二手樓呈「盤少價高」格局,公屋居屋多多不夠,公營房屋以外,近年定價吸引的一手樓亦令不少有能力入巿者心癢心動。早前「港人港樓」連環開售,亦捲動新一輪上車熱浪,吸引購買力出動,由於單幢盤供應伙數有限,因而累積大量巿區盤向隅客流出巿場,這批擬購買近500萬元價位住宅的準買家,料部分將轉投銀碼相若的東涌鐵路項目,令「走訪示範單位」成為不少家庭的長假特備節目。
對於新一年一手表現,筆者看俏中小型戶及超級豪宅巿場。在剛需支持下,料300萬至600萬元的單位繼續受用家追捧,至於數千萬元的豪宅項目,推出時一般較市場上有折讓,故受豪宅買家青睞。至於800萬至1,000餘萬元中價新盤,定位較為尷尬,根據現時的按揭成數規定最多只能承造5、6成按揭,首期對換樓人士負擔相對大。
今年市場 細戶主導
事實上,即使去年5月份政府修訂雙倍印花稅(Double Stamp Duty,簡稱DSD),一定程度帶動換樓巿場流轉,但仍未能完全釋放該批買家的購買力,本人相信,年內市區盤細戶定價將相對進取,至於中價項目則以貼市價出擊。
至於有報道指個別發展商去年底賣樓步伐減慢,有近現樓的大型新盤項目,巿場憧憬開盤在即,惟至今只聞樓梯響。就此,筆者認為絕對合情合理,事實上,近年巿場對中小型單位需求龐大,相對大型經濟日報較慢熱。
另外,有部分持貨較充裕之發展商,亦已有策略地增推細單位,對於身價較高的港島優質地皮,由於巿場供應罕有,相信其一般不急於推盤,因此估計今年巿場供應仍然以中小型單位為主導。
5 Jan 2015
經濟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